发新帖

通过嵌入自己与其他企业广告的行为,获取了不正当利益

227 0
时隔两年后,网易有道推出的一款装机插件“惠惠购物助手”,也遭到了阿里方面的起诉,而此次的理由不仅仅是侵犯了著作权。当时阿里方面曾指出,该网站插件劫持了原本属于淘宝的巨大流量,并通过嵌入自己与其他企业广告的行为,获取了不正当利益。



但对于“惠惠购物助手”是否涉嫌插入和遮挡、是否构成流量劫持、是否进行不当广告推广、提供比价信息是否真实公允等问题,当时并未给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而这实际上也说明,比价与电商平台共生行为边界较为模糊、还很难做出判断。



不过如果将时间继续往回倒推,阿里方面其实同样也不能将自己与“比价网站”撇清关系。早在2010年,阿里曾推出过一个全网购物导购比价资讯平台“一淘网”,随后在2011年京东修改了网站设置,拒绝一淘网抓取其商品信息,并拉开了各电商网站对“一淘网”抓取的屏蔽,其中就包括苏宁易购与当当网等。



更戏剧性的事情还在后面,在当当网屏蔽一淘网八个月后,前者表示,“一淘网抓取技术逐渐成熟,当当网愿意与其合作”,这在当时也被认为与“当当谋求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扩大入口,或将入驻天猫”有关。




苏宁易购方面则一直坚持与“一淘网”互掐,并在2013年表示一淘网没有监控其 “特价限时抢购活动”和“第二单半价”等促销活动,比价信息有失公允。



其实从这些平台的“对线”中不难发现,比价这件事远比其看似简单的功能要“复杂得多”。对于消费者而言,使用比价工具无非是想找到全网最低价,但对于平台而言,一旦“一淘网”这类工具成为“搜索入口”,必然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流量。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做全网比价工具的网站或工具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屏蔽电商平台的服务优势、而放大其价格劣势,在更多利益的影响下或许也难保自身的公正。



此外在比价的情况下,不仅消费者潜意识会对商品价格变得更为敏感、还有可能会忽视原本其他的考量因素,例如商品评价、售后服务等,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顾客主动降价。但降价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家利益,尤其是基于C2C模式的淘宝/天猫。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淘宝上线的是面向自家平台的比价工具,所以显然不会对其他电商平台造成任何影响,同时也不涉及到对自己的“侵权”。相反正如前文所述,“比价”功能与此前淘宝推出的统一价保中心、要求618商家签署价保服务协议的目的一样,主要是为了避免活动优惠力度不及日常,以及商家不规范调价等现象。




除了对于商家的管控外,目前用户在进入“有好价”页面后,还能够看到诸如百亿补贴、聚划算等优惠信息,这无疑也为这些促销开放了另一个入口。并且在可以直观地看到价格变化趋势的情况下,一旦商品价格降低到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范围,或许也可以提高交易量。查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