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有关GS1模式条码介绍

13 0

GS1模式或GS1模式条码在现有标准中没有明确定义,只在GS1通用规范中说明了GS1模式条码是“GS1认可的数据载体”,规范中列出了GS1认可的一维条码包括EAN/UPC条码及其2位或5位的附加码、ITF-14条码、GS1-128条码和DataBar条码等。

二维码包括GS1 DataMatrix、GS1 QR Code和GS1模式的汉信码(ATM标准已认可)等。

据此,可以归纳出GS1模式二维码的以下4个特征:

1)GS1认可,并通过GS1通用规范予以公布;

2)分配特定的码制标识符;

3)起始数据中含有功能字符FNC1;

4)条码数据字符中带有条码应用标识符AI。值得一提的是,GS1-128虽然是一维条码,也符合以上4个特征。

认识码制标识符

码制标识符,在ISO标准ISO/IEC 15424《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载体标识符(包括码制标识符)》中,由于国际标准中只有OCR(光学识别字符)不属于条码符号,所以习惯上使用“码制标识符”一词来表示这是条码码制的标识符。

码制标识符的定义是“由识读设备加在条码符号的数据内容前面的ASCII字符串,用于标识不同的码制,其中内容包括标志字符、代码字符和修正字符”如,常见的QR码,其码制标识符的字符串的结构是:]Qm,当修正字符m=1时,即]Q1是常用的非GS1 QR;当m=3时,即]Q3才是GS1 QR码。见表1。

码制标识符是任意一种条码被译码后的数据传输中必须包含的信息标识。当识读设备识读条码时,识读设备不仅能对条码符号正确译码,还能自动在译码数据的前面加上码制标识符。如何能在识读时“加上”被识读条码的码制标识符呢?不是因为条码符号将码制标识符进行编码(注:条码符号不对码制标识符直接编码,)而是因为条码识读设备能通过识别一维条码中的起始符和终止符、二维码中的固有图形(如,QR码中的3个“回”字形组成的寻像图形),来判别条码类型,并将码制标识符连同译出的条码数据传输出去。

对于部分GS1模式一维条码和全部GS1模式二维码,需要通过获取条码数据中的功能字符(FNC1)才能组成完整的码制标识信息。对于GS1模式一维条码,如GS1-128,条码识读设备在识别出该条码是属于code 128码制后(确定码制标识符的前两位,如“]C”),在找到该条码起始符后紧跟的FNC1时,才能最终确定码制标识符为“]C1”,判定出该条码是code 128码的特殊子集-GS1 128码。

对于一部分不用通过功能字符(FNC1)就可以判定出条码码制并确定码制标识符。例如:EAN/UPC条码中的EAN-13(或UPC-A、UPC-E),通过起始符、终止符和数据位数,可以直接判定为EAN-13,并输出码制标识符信息-]E0。